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连阴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及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连阴雨天气的监测、评估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Title:DB32T 4653-2024 Rainy Day Intensity Index and Risk Level Class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4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653-2024《连阴雨强度指数和风险等级划分》是由江苏省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旨在科学评估连阴雨天气的强度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连阴雨强度指数及风险等级的计算、分析与应用。它涵盖了从数据收集到最终风险评估的全过程,确保了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连阴雨强度指数定义
连阴雨强度指数是衡量连阴雨天气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 I = \\sum_{i=1}^{n} (P_i / P_t) \\times W_i \\]
其中:
- \\(I\\) 表示连阴雨强度指数;
- \\(P_i\\) 是第i天的日降水量(单位:毫米);
- \\(P_t\\) 是当地多年平均日降水量;
- \\(W_i\\) 是第i天的权重因子,反映了降水持续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此公式的设定充分考虑了降水总量与降水持续时间两个重要因素,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连阴雨天气的实际影响。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连阴雨强度指数的不同区间,将风险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以及极高风险。具体划分标准见下表:
| 风险等级 | 强度指数范围 |
|----------|--------------|
| 低度风险 | [0, 5) |
| 中度风险 | [5, 10) |
| 高度风险 | [10, 15) |
| 极高风险 | ≥15 |
这一分级体系便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快速了解当前或预期中的连阴雨天气的风险水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数据采集要求
为了保证强度指数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对数据采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 使用符合国家计量认证标准的自动气象站进行连续观测;
- 数据记录频率不低于每小时一次;
- 对缺失数据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填补,如线性插值法等。
应用建议
标准最后还给出了关于如何利用连阴雨强度指数和风险等级信息的具体建议。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耐湿特性调整灌溉计划;在城市规划方面则需加强排水系统建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城市内涝问题。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连阴雨强度指数和风险等级划分》不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而且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提高江苏省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