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蓝莓绿色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蓝莓的绿色生产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oduction of Blueber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784-2023《蓝莓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是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蓝莓绿色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产地环境
1. 选址要求: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4.0-5.5之间的地块。这一要求确保了蓝莓生长所需的酸性土壤条件,因为蓝莓是一种喜酸性的植物。
2. 环境质量:产地周围不得有重金属污染源和有害气体排放企业。这有助于保证蓝莓产品的安全性,避免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二、种苗繁育
1. 品种选择:优先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如‘兔眼’系列品种适合南方地区种植,而‘北高丛’系列品种则更适合北方地区。
2. 苗木质量:要求苗木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完整。苗木质量直接影响到蓝莓后期的成活率与产量,因此需严格把控。
三、栽培管理
1. 定植密度:一般采用行距2米,株距1米的方式定植。合理的定植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通风透光。
2. 水肥管理:提倡施用有机肥,并根据蓝莓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施肥浇水。例如,在开花结果期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促进果实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等方式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同时定期检查植株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生物防治:鼓励使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来进行生物防治。这种方法既环保又安全,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而不损害生态环境。
五、采收及运输
1. 适时采收:当果实完全着色并且果粉浓厚时即可采摘。过早采摘会影响品质,而延迟采摘则可能导致果实变软易损毁。
2. 轻拿轻放:采收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机械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持低温储存条件,防止腐败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