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鲜食大豆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resh Edible Soybea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1073—2018《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范》是杭州市地方标准,为鲜食大豆的种植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优质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种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确保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大于85%。同时强调了播种前要进行发芽试验以保证种子质量。
关于播种环节,标准指出适宜播期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开始播种,一般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时间为8月中下旬。推荐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之间,每穴播种量为2-3粒,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
施肥管理方面,标准提倡施足基肥,合理追肥的原则。建议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0-45吨作为基肥,氮磷钾复合肥总量控制在450-600公斤。在开花结荚期视植株长势追施适量磷钾肥,但要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防止徒长影响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上,标准主张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应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用药,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对于蚜虫、食心虫等常见害虫,可在发生初期喷洒高效低毒杀虫剂;针对霜霉病、锈病等真菌性病害,则需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
最后在采收贮藏阶段,标准明确指出鲜食大豆的最佳采收期为籽粒充分饱满但未完全硬化之前,通常在开花后20-30天内完成采摘。采收后的鲜豆应及时预冷降温至10℃以下,并尽快运往冷藏库保存,库内温度应维持在0-4℃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以延长保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