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省内危险化学品领域反恐怖防范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及实施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场所的反恐怖防范系统建设与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System - Part 17: Dangerous Chemic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65.17—2018《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17部分:危险化学品》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危险化学品领域的反恐防范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关键人员管理
标准明确要求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制度。这意味着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和背景审查。例如,第4.1条指出,“关键岗位人员应当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这确保了员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应对突发事件。
安全检查与监控
根据第5.2条的规定,企业需定期开展内部安全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的状态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测试以及员工操作规程遵守情况的核查。此外,还强调了视频监控系统的部署,在重点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以实现全天候覆盖,这是为了及时发现并记录任何可疑行为或异常状况。
应急预案制定
标准特别提到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见第6章)。预案内容至少应涵盖事故类型识别、应急响应流程、救援措施等内容。同时要求每年组织一次以上的综合演练,让全体员工熟悉各自的职责分工,在真正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
信息报告机制
对于发现的问题或者潜在威胁,标准提出了明确的信息上报要求(详见第7章)。一旦出现任何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况,相关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及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并配合调查处理。这种快速反应机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社会影响。
以上是对DB3301/T 65.17—2018部分核心条款的解析。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也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监督依据,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来预防和打击利用危险化学品实施恐怖活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