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文明养犬数字化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平台建设、业务流程、数据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市、县(市、区)开展文明养犬数字化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Management of Civilized Dog Ownership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文明养犬数字化管理规范》(DB3305/T 287-2023)是一项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养犬管理水平的地方性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该标准明确了“文明养犬”的概念,即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合理饲养犬只,并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科学管理的过程。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在系统建设方面,标准要求建立统一的犬只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需具备犬只登记、免疫接种记录、行为监测等功能。例如,第4.1条指出,“系统应支持犬只基本信息的录入与更新”,这确保了每只犬都有唯一的电子档案,便于追踪管理。
再者,关于犬只登记流程,标准强调了注册时必须提供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犬主身份证明、犬只照片、品种及健康状况等。第5.2条提到,“犬只首次登记时应采集生物特征数据”,如芯片植入或面部识别信息,以防止信息造假。
在日常监管中,标准提倡使用智能设备辅助管理。比如,第6.3条建议,“公共场所应安装监控摄像头,用于捕捉未牵绳犬只的行为”。此举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违规情况,还能作为执法依据。
此外,标准还关注到特殊场景下的管理需求。对于流浪犬问题,第7.4条规定,“应设立专门的收容场所,并利用RFID技术对流浪犬进行标识”。这样既能保护流浪犬安全,也便于后续处理。
最后,在公众教育环节,标准鼓励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依法养犬意识。第8.1条特别指出,“社区应定期举办养犬知识讲座,普及相关法规”。
综上所述,《文明养犬数字化管理规范》从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全面且高效的管理体系,为推动城市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