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及控制工程技术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验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及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ully Land Remedi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746-2023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及控制工程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域的土地整治和沟道控制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结合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理特点、水土流失状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明确指出其适用于陕西省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的沟道土地整治及控制工程。这一限定确保了标准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标准对一些核心术语进行了定义,如“沟道”、“土地整治”等,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执行偏差。
二、规划与设计原则
在规划与设计阶段,标准强调了生态优先的原则,要求设计方案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而言,在进行沟道治理时,应优先选择植被恢复措施,辅以必要的工程手段,以达到最佳的综合治理效果。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
三、主要技术指标
标准中规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坡面防护结构的安全系数不得低于1.5;沟道边坡加固后的稳定期不应少于三年;植被覆盖率需达到85%以上等。这些具体数值的设定不仅反映了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也为项目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
四、施工要求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例如,在材料选用上,优先采用本地资源丰富的天然建筑材料,并且所有材料都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施工方法上,则提倡采用机械化作业来提高效率并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还强调了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等。
五、监测与维护
为了保证工程长期发挥作用,标准还专门设置了关于监测与维护的内容。一方面,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各项设施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则明确了日常保养的具体内容,比如修剪过密或枯死的植物、清理淤积物等,确保整个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综上所述,《DB61/T 1746-2023》是一部集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的技术规范文件,在促进黄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该标准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框架,有助于指导相关人员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