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美红栎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技术、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北美红栎的播种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North American Red Oak by Sow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1T 148-2023北美红栎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北美红栎的播种育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子采集部分,标准规定应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期间进行种子采集。这一时间段内种子成熟度较高且易于脱落。同时要求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作为采种对象,并且要避开污染严重的区域以确保种子质量。
其次关于种子处理环节,标准强调了干燥与贮藏的重要性。采集后的种子需要及时摊开晾晒至含水量降至15%左右,然后采用密封袋装存于阴凉通风处。对于长期保存的情况,则建议使用低温冷藏方法,保持温度在0℃-5℃之间。
再者在播种准备阶段,土壤消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标准推荐采用福尔马林溶液对苗床进行全面喷洒处理,浓度控制在2%-3%,并保证充分浸透。此外还应提前整地作畦,确保畦面平整疏松以便后续操作。
育苗期间的管理措施同样不容忽视。标准指出幼苗出土后需立即揭去覆盖物,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遮荫防止日灼伤害。同时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施肥则以稀薄液肥为主,每月施一次即可满足需求。
最后关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清除受害植株并喷洒相应药剂。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育苗过程中都要注意环境卫生,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711T 148-2023北美红栎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从种子采集到最终出圃都给出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北美红栎育苗的成功率和苗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