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薯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大田准备、栽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甘薯的优质高效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Sweet Pot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1/T 145-2023 甘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是山东省日照市发布的关于甘薯种植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到收获储藏等各个环节,对甘薯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1. 应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甘薯品种。这要求种植者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品种,确保品种的优良特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 种薯在播种前需经过严格筛选,剔除病虫害感染、机械损伤及畸形薯块。种薯质量直接关系到幼苗的健壮程度和后期产量,因此必须保证种薯健康无损。
二、整地施肥
1. 要求耕翻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并结合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而有机肥料则能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为甘薯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2. 在起垄时要保证垄宽80厘米左右,垄高25-30厘米,这样有利于排水防涝,同时便于后期田间操作。
三、田间管理
1. 定植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率。一旦发现缺苗现象应立即补栽,以维持合理的株距和行距,确保群体结构合理。
2. 追肥应在封垄前后分次进行,每次追肥量不宜过多,避免造成肥害。追肥主要是为了补充生长期间所需的养分,促进甘薯块根膨大。
3.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控。例如可以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利用黄板诱杀害虫等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四、收获与储藏
1. 当叶片大部分枯黄且地下部分停止生长时即可收获。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甘薯的商品价值和食用品质。
2. 收获后的甘薯应放置于通风干燥处预贮7-10天,使伤口愈合后再入库储藏。储藏环境温度控制在10-1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并定期检查排除腐烂变质的薯块。
以上内容是对《DB3711/T 145-2023 甘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环节的具体说明,希望对从事甘薯种植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