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档的技术要求,包括档案内容、档案管理及电子化存档等。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建档和管理工作。
Title:Archiving Specifications for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ell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8/T 44-2023《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档规范》是由山东省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地方推荐性技术文件。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建档要求,包括基本信息、监测井结构与材料、井周环境、监测数据、运行维护及档案管理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5 基本信息
5.1 监测井编号应唯一且具有可追溯性,采用“地区代码+监测井类别代码+序号”形式编制。例如,某地监测井编号为“JN1-A001”,其中“JN1”代表济南地区,“A”表示第一类监测井,“001”是该类监测井的流水号。此规定确保每个监测井都有明确的身份标识便于管理和查询。
5.2 监测井名称需直观反映其地理位置或功能用途。比如,“济南市历城区工业路监测井”能够清晰表明该监测井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工业路上,用于工业污染监控。
5.3 坐标信息应精确至秒,包括大地坐标和高程坐标。这有助于准确确定监测井位置,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空间基准。
6 监测井结构与材料
6.1 钻孔直径不应小于设计要求,以保证足够的抽水能力。例如,当设计要求钻孔直径为150毫米时,实际施工中不得低于这一标准。
6.2 管材选择应符合耐腐蚀、抗压强度高的原则。如选用PVC-U管材时,必须检查其是否通过相关质量认证,并具备相应的承压性能报告。
7 井周环境
7.1 应记录周围50米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因素。这些信息对于评估监测井代表性至关重要。
7.2 若存在污染源,则需详细描述污染源类型、排放方式及其与监测井的距离。例如,某化工厂废水池距离监测井直线距离约30米,需特别注明这一潜在风险因素。
9 档案管理
9.1 档案内容应涵盖所有建档要素,并定期更新。特别是监测井状态变化(如报废、修复等)应及时归档。
9.2 推荐使用电子文档保存档案,同时备份纸质版以防丢失。电子档案应设置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修改。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解析,具体执行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全文实施。希望上述内容对您理解和应用DB3708/T 44-2023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