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小麦和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减损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服务质量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从事小麦和玉米机械化收获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相关单位。
Title: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s - Wheat and Corn Mechanized Harvesting Loss Reduc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业社会化服务小麦玉米机收减损规范》(DB3715T 54-2024)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小麦和玉米的机械化收获作业,减少粮食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作业前准备环节,标准明确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与知识。同时强调了对联合收割机进行全面检查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传动系统、割台等关键部件的状态确认,以保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此外,还规定了根据土壤类型、作物成熟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机器参数的要求,如割台高度、滚筒转速等,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
其次,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例如,在小麦收获时,建议采用半喂入式或全喂入式的联合收割机,并且要适当降低前进速度以提高摘穗效果;对于玉米,则推荐使用带有剥皮装置的机型,并注意控制喂入量,避免因过载而导致籽粒破碎。另外,还特别提到夜间作业时应加强照明设施的配备,确保视线清晰,防止误伤作物或损坏机械。
再者,关于田间管理方面,该标准也给出了明确指示。比如,在小麦收获季节,要尽量避开雨后立即下地作业,以免泥泞地面影响机器正常运转;而玉米收获期间,则需提前清理田间的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无阻。另外,还提倡实行轮作制度,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为后期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最后,在收尾阶段,标准强调了及时清理现场的责任。要求将散落于田间的残余物集中处理,既可以作为饲料原料加以利用,又能有效减少病虫害传播的风险。同时,还鼓励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每次作业的相关数据,便于后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流程,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之,《农业社会化服务小麦玉米机收减损规范》(DB3715T 54-2024)从多个维度出发,为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它不仅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