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蚜抗药性监测与治理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棉蚜抗药性监测及科学治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Cotton Aphid Resist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6T 17-2022 棉蚜抗药性监测治理技术规程》是山东省针对棉蚜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为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关于监测点设置
标准指出,监测点应选择在历年棉蚜发生严重且用药频繁的棉田内。这要求监测人员需具备丰富的植保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棉蚜的发生规律及用药历史。合理的监测点布局对于获取准确的数据至关重要。
二、样本采集方法
规定了使用五点取样法采集样本,每点随机选取5株棉花植株,共采集25株作为样本。这一方法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因局部环境差异导致数据偏差。同时强调采集时要避开边缘地带,保证样本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抗药性测定指标
明确了以抗性倍数来衡量棉蚜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当抗性倍数达到10倍以上时判定为高抗。此标准为科学评估棉蚜抗药性提供了量化依据,有助于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四、综合治理措施
提倡采用农业、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手段。例如通过合理轮作倒茬减少越冬虫源,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等自然控制害虫数量。此外还鼓励研发新型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延缓抗药性发展。
五、预警体系建设
要求建立省、市、县三级抗药性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级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共享监测数据,形成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提高整体防控效果。
六、培训与宣传
强调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户的技术培训,普及棉蚜抗药性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对该问题的认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共同参与到抗药性治理行动中来。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阐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