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井灌区小麦高低畦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田块选择与准备、高低畦规格及制作、播种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井灌区小麦高低畦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 Ridge and Furrow Cultivation in Well Irriga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6T 7-2022 井灌区小麦高低畦种植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山东省井灌区小麦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井灌区”、“高低畦”等核心概念。其中,“井灌区”指的是以机井作为主要灌溉水源的小麦种植区域;“高低畦”则是指田间地面按照一定坡度设计成高处和低处交替排列的畦面结构,这种布局有助于改善土壤水分分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选择与规划
在区域选择上,标准要求应优先考虑地下水位适中、土壤肥力良好的地块。对于规划而言,建议将农田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内保持地势相对一致,并且要充分考虑到灌溉系统的布置合理性。
种植模式
根据标准规定,推荐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即大行距为40cm左右,小行距为20cm左右。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通风透光条件,又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同时强调了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之间,确保种子能够顺利萌发。
灌溉管理
灌溉是本规程的重点之一。标准指出,在整个生育期内需实行多次少量多次灌溉原则,特别是在拔节期、抽穗期等关键生长期要加强水分供给。此外还特别提到,在雨季来临前应及时做好排水措施,防止积水造成根系缺氧现象发生。
施肥方案
施肥方面,标准提倡施用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具体到氮磷钾比例,则建议维持在1:0.5:0.5左右。另外,在春季返青阶段适当追加尿素可以促进分蘖生长;而后期则侧重于磷钾肥的应用来增强抗逆能力。
病虫害防治
针对病虫害防控,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以及适时喷洒生物农药等方法。同时提醒农户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田间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收获与储存
最后关于收获与储存环节,标准要求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开始机械收割作业。入库前务必对粮仓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工作,并保持适宜温湿度条件以延长保存期限。
以上便是对《DB3716T 7-2022 井灌区小麦高低畦种植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深入剖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范,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