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盐碱地进行玉米种植的技术要求,包括土壤改良、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盐碱地的玉米种植生产及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rn Planting on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6T 3-2022《盐碱地玉米种植技术规范》是一项山东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在盐碱地条件下开展玉米种植的技术操作。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土壤改良
标准中明确指出,盐碱地玉米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改良。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有机肥、绿肥和化学改良剂。其中,有机肥和绿肥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提高土壤肥力,而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磺等可以有效降低土壤pH值,减少盐分对作物的危害。
2. 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建议选用耐盐碱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高盐环境下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选择时还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确保品种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3. 播种技术
播种深度和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标准推荐的播种深度为4-5厘米,这样既能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又能避免因过深而导致出苗困难。同时,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需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调整。
4. 水肥管理
灌溉时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防止一次性大量灌溉导致盐分上移。施肥方面,提倡使用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阶段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以满足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求。
5. 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并在必要时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以减少环境污染。
6. 收获与储藏
玉米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避免长时间留田造成品质下降。收获后的玉米需妥善储藏,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霉变和虫害侵袭,确保储藏期间的质量安全。
以上内容基于DB3716T 3-2022标准中的核心要求进行了详细解析,希望对从事盐碱地玉米种植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