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陆南美白对虾“135”二茬分级接续高效养殖技术中虾苗的选择、培育、投放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虾苗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wo-Crop Graded Relay High-Efficiency Culture of Land-Based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135\" - Part 1: F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6T 19.1-2022《内陆南美白对虾“135”二茬分级接续高效养殖技术规范 第1部分:虾苗》是山东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的虾苗生产环节。这项标准特别强调了“135”养殖模式的技术要求,即每茬养殖周期为1个月、间隔3天清塘、分5个阶段进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虾苗来源与质量
- 标准要求虾苗应来源于具有资质的育苗场,并且需要提供详细的育苗记录和检测报告。
- 虾苗的质量指标包括体长、活力、健康状况等,其中体长应在8mm以上,活力强,无病害。
2. 育苗环境控制
- 温度:育苗期间水温应保持在24℃至28℃之间,以促进虾苗健康成长。
- 盐度:初期盐度可维持在20‰左右,随着虾苗生长逐渐降低至10‰以下。
- 溶解氧:确保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
3. 饲料投喂
- 初期使用高蛋白饵料,如丰年虫或轮虫,后期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
- 投喂量需根据虾苗数量及生长情况调整,避免过量导致水质恶化。
4. 疾病防控
-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频率。
- 对于常见疾病,如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需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
5. 分批放养
- 在虾苗达到一定规格后,按照“135”模式分批放入养殖池塘内,每批之间的间隔时间为3天。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错开生长高峰期,便于管理和收获。
6. 记录与档案管理
- 养殖过程中所有操作步骤均需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水质变化、饲料投喂量、疾病防治措施等内容。
-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方便后续追溯与分析。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与产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希望养殖户能够充分理解并落实这些技术要点,在实际生产中取得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