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风险预警的术语和定义、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方法、预警机制建立及应急处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的风险防控与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Risk Early Warning in Pond Cultivation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905-2023《刺参池塘养殖风险预警指南》是辽宁省针对刺参池塘养殖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风险识别、评估到预警和防控,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为刺参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标准中明确提出,刺参养殖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环境因素、病害风险以及人为管理不当等。其中环境风险包括水质恶化、温度异常波动等;病害风险涉及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而人为风险则涵盖饲料投喂不科学、日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标准要求养殖者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检测水体pH值、溶解氧、氨氮等关键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措施。
在病害防控方面,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倡采用生态调控手段减少疾病发生几率。例如通过合理搭配混养品种来改善池塘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生物多样性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同时,还应加强苗种引进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引入健康无病害的优质苗种。
此外,针对人为管理风险,标准建议制定详细的生产操作规程,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流程。比如严格控制饲料投放量与频率,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浪费或污染;定期清理池底淤泥,保持良好的底质状况;做好防逃逸设施维护工作以防意外损失。
标准还特别指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刺参出现异常死亡现象,应立即停止喂食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场诊断处理。对于已经确诊为传染性疾病的病例,则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隔离治疗直至彻底清除病源。
总之,《刺参池塘养殖风险预警指南》旨在帮助养殖者全面认识并有效应对各种潜在威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