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中常见风险的防控要求和措施,包括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各级医疗机构中涉及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的风险防控工作。
Title:Commo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ations for Elderly Inpatients Nursing - DB52T 1753-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规范》(DB52/T 1753-2023)是贵州省发布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防控措施。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4.1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老年患者风险评估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生理状态、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估。
解读:此条款强调了全面评估的重要性。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健康状况往往复杂多样,单一指标难以准确反映整体情况。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考量,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例如,在生理状态方面,不仅要关注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特有的衰弱综合征等问题;在心理状况上,则需注意是否存在抑郁、焦虑等情况;社会支持系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
二、环境安全管理
第5.2条:病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并定期通风换气;地面应防滑处理,避免使用易产生反光效果的地砖或地板材料;床边设置护栏,必要时加装扶手装置。
解读:良好的物理环境是预防意外伤害的基础。首先,适当的温湿度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因环境不适引发的身体不适甚至疾病加重的风险。其次,防滑措施能够防止跌倒事故的发生,这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再者,护栏和扶手的设计不仅方便患者上下床,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夜间或意识模糊状态下尤为重要。
三、药物管理
第6.3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三次核查患者信息,并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内容;加强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建立专门台账记录其出入库情况。
解读:“三查七对”制度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基本原则。“三查”确保了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检查确认,“七对”则涵盖了所有可能出错的关键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失误的可能性。同时,针对高警示药品采取特别管理措施也十分必要,这类药物一旦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做到账物相符、流向清晰,便于追溯查询。
四、营养支持
第7.4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充足;鼓励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避免一次性大量进食导致消化不良或其他并发症。
解读:合理的营养供给对于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加之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因此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食谱。此外,“少量多餐”的方法有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提高食物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维持血糖平稳,防止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五、心理关怀
第8.5条:医护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定期组织娱乐活动,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
解读: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许多老年患者由于长期住院会产生孤独感、无助感等负面情绪,这不仅影响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与尊重,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六、应急预案
第9.6条: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涵盖突发性疾病抢救流程、紧急疏散路线图等内容,并定期开展演练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解读: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在危机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应对方案,很容易陷入混乱局面。因此,事先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步骤、责任分工以及时间要求至关重要。另外,模拟实战演练可以帮助相关人员熟悉整个过程,提高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行动,将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