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耕作技术要求、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技术等综合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玉米种植区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高产增效生产的技术指导。
Title:Comprehensiv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and Efficient Conservation Tillage of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01T 54-2023《玉米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规程》是一部地方标准,为吉林省玉米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以下从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中明确指出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减少土壤翻动次数、保持地表覆盖等措施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技术体系。这表明该标准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减少土壤扰动的重要性。
标准提出“秋收时留高茬”的要求,具体规定留茬高度应控制在25~30厘米之间。这一做法有助于增加地表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下季作物提供良好生长条件。
关于播种环节,标准要求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并且强调行距要控制在60厘米左右。免耕播种能够有效减少机械对土壤结构的破坏,而合理的行距则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玉米植株健康生长。
施肥管理方面,标准提倡施用缓释肥或控失肥,并且推荐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施肥策略可以延长肥料的有效期,减少养分流失,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灌溉管理章节里提到要根据土壤墒情灵活调整灌溉量,尤其在干旱年份更要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通过滴灌或者喷灌等方式可以精准供水,避免水资源浪费。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上,标准鼓励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来进行防控。这样做既减少了化学农药残留风险,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以上就是对DB2201T 54-2023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从事玉米种植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