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制造评价中锂电池材料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实施流程。本文件适用于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开展绿色制造评价及改进工作。
Title:Green Manufacturing Evaluation -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01/T 290—2023《绿色制造评价 锂电池材料》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推动锂电池材料行业实现绿色制造。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绿色制造”、“生命周期”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绿色制造”被定义为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并提升能源效率的一种生产方式。这一定义为企业开展绿色制造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建立了包括资源属性、环境属性、能源属性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
- 资源属性强调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效率,要求企业在选择原材料时优先考虑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
- 环境属性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情况,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
- 能源属性则侧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
具体要求
# 资源属性
- 原材料选择:建议企业优先选用环保型材料,如无毒无害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等。
- 循环利用率:对于废旧电池材料,应建立完善的回收网络,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至85%以上。
# 环境属性
- 污染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经过有效处理后方可排放,确保COD(化学需氧量)低于50mg/L。
- 噪声治理:厂界噪声不得超过GB 12348规定的二级标准限值。
# 能源属性
- 节能技术应用: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比如变频电机、余热回收系统等。
- 新能源使用比例:要求企业逐步增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总能耗中的占比,目标是达到20%以上。
实施指南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实上述要求,标准还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指南。比如,在制定绿色制造方案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同时定期评估效果并根据反馈调整策略。此外,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第三方认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总之,《绿色制造评价 锂电池材料》不仅为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政府部门监管提供了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促进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