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病虫害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栽培环境管理、病害防控措施、虫害防控措施及综合管理策略。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管理。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orel Mushroom Pests and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285—2023《羊肚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羊肚菌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保障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栽培环境控制
标准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未种过食用菌的土地作为栽培基地。土壤pH值应保持在6.5-7.5之间,并且要避免连作。此外,栽培场地周围需保持清洁卫生,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畜禽养殖场等可能带来病原体的地方。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为羊肚菌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栽培材料处理
对于用于栽培的木屑、秸秆等基质材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或化学药剂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卵。例如,可以采用蒸汽加热至100°C以上持续至少30分钟的方法来达到消毒效果。同时,确保所有使用的农具和容器也经过彻底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种子与菌种管理
选用优质无病虫害的羊肚菌种子至关重要。在播种之前应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确认其纯度和活力符合要求。另外,从正规渠道购买经过认证的菌种,并按照说明书正确储存和管理,避免因保存不当导致的种性退化或污染问题。
生长期管理
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需要密切监测田间的温湿度变化情况。适宜的温度范围通常为10°C至20°C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羊肚菌的正常发育。当发现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比如通过喷洒水雾调节空气湿度或者覆盖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等方法来改善小气候条件。
防治策略
针对常见的病害如褐斑病、软腐病以及虫害如蚜虫、螨类等,本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议定期巡视园区观察植株状态,一旦发现问题苗头立即着手解决。物理防治手段包括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诱捕器等;生物防治则推荐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对付蚜虫,而化学农药仅作为最后手段,在必要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适量施用,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抗药性产生。
综上所述,《羊肚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针,帮助从业者有效规避风险,提高生产效益。遵循上述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操作流程,相信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