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骆驼绒纤维外观形态的图谱特征、评定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骆驼绒纤维的质量检测与分级评估。
Title:Appearance Morphology Atlas of Camel Down Fi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W42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281—2023《骆驼绒纤维外观形态图谱》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骆驼绒纤维外观形态图谱的制作与应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生产的双峰驼绒纤维的外观形态图谱绘制。这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地理区域和动物种类,确保了图谱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骆驼绒”、“纤维直径”、“鳞片密度”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纤维直径”被定义为从纤维横截面的中心到表面的距离,单位为微米(μm)。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3. 样品采集与处理:标准要求样品需从健康成年骆驼身上随机抽取,且在不同季节采集以反映纤维特性变化。样品经过清洗、梳理后制成试样片,确保观察结果不受杂质影响。
4. 显微镜观察条件:规定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放大倍率为400倍,并采用偏光照明技术来清晰显示纤维结构细节。同时强调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2℃范围内,湿度保持在65±5%之间,以减少外界因素干扰。
5. 图像记录与分析:对于每根纤维至少拍摄三张照片,分别展示其纵向、横向及三维立体形态。通过软件测量纤维长度、直径分布以及鳞片排列方式等参数。此外还需记录每个样本的具体来源信息如产地、性别等。
6. 质量要求:根据上述指标将骆驼绒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两个等级。其中优等品需满足纤维平均直径小于18 μm,变异系数不大于20%;而一等品则允许直径稍大但不得超过20 μm。
7. 检测报告编写:最终形成的检测报告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检测依据的标准编号、送检单位名称、产品名称及规格型号、检测日期、结果评价等内容,并附上原始图片作为佐证材料。
以上便是对DB15/T 3281—2023部分核心条款所做的深入解析。此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骆驼绒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也为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