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南省草原毒害草调查及防治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草原毒害草的调查与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of Poisonous and Harmful Weeds in Grass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211-2023《草原毒害草调查及防治技术规程》是云南省针对草原毒害草管理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从关键条款入手,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重点条款一: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毒害草是指对人畜健康、生态环境以及草原生态系统构成威胁的植物种类。这一定义为后续调查与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概念框架,确保各方在统一语境下开展活动。
重点条款二:调查方法。规定采用样地调查法,要求样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并且每个监测区域至少设置三个样地。通过科学合理的取样方式,可以准确反映整个草原区域毒害草分布状况,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重点条款三:防治措施。提倡生物防治为主导的综合防控策略。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某些特定毒害草种群数量;同时强调合理轮牧制度,减少单一植物过度生长带来的风险。这些措施既考虑了生态平衡又兼顾了实际操作可行性。
重点条款四:安全防护要求。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此外还应配备急救药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中毒情况。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周边环境。
重点条款五:档案建立与管理。明确规定每次调查结果需形成书面报告存档备查,并定期更新数据信息库。这样做有助于跟踪毒害草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防治方案,实现动态化管理。
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展示了该标准在规范草原毒害草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流程指导,而且充分体现了现代生态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