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宽早优”棉田农用残膜回收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宽早优”棉田农用残膜的回收作业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covery of Agricultural Residual Films in \"Wide Early Superior\" Cotton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23T 397-2023“宽早优”棉田农用残膜回收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新疆地区“宽早优”模式下棉田农用残膜的回收工作,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指出“宽早优”模式是指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采用宽行距、早播期以及优化施肥等综合措施的栽培方式。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所有参与人员对模式有统一的认识。
其次,关于作业条件,规定了土壤含水量应在15%-25%之间,气温不低于5℃。这些参数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及残膜回收效果,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作业失败或质量下降。
第三,在设备要求上,强调使用的残膜回收机需具备良好的适应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处理不同厚度的塑料薄膜,并且具有较高的捡拾率和较低的损伤率。同时,还要求定期维护保养以保证正常运行。
第四,技术要点中特别提到要根据棉田实际情况调整机器参数,如前进速度、刀轴转速等,确保最佳作业效果。此外,还建议结合人工辅助清理难以触及区域内的残留物,形成机械化与人工相结合的工作体系。
第五,关于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回收率应达到85%以上,破碎长度不超过20cm,地面残留量不得超过每平方米2kg。这些量化标准便于实际操作中的监督考核,有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最后,在环境保护方面,强调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防止二次污染,并妥善处置收集到的废膜,提倡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DB6523T 397-2023“宽早优”棉田农用残膜回收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技术指导,为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