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梵净山区域内颗粒形绿茶的加工生产。
Title:Fanjin Mountain - 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nular Gree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 164-2023《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地方标准,规范了梵净山地区颗粒形绿茶的加工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为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原料采集方面,标准要求采摘时间为每年春分至谷雨期间,选择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作为原料。这样的时间点和选料标准能够保证茶叶的鲜嫩度和品质。
加工工艺中,杀青环节需控制锅温在180℃~220℃之间,投叶量以每锅150g~200g为宜。这一温度范围既能快速钝化酶活性,又不会因过热导致茶叶变质。
揉捻工序规定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总时间为30分钟~40分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良好的细胞破碎率,促进茶汁外溢,提升茶叶的滋味浓度。
干燥步骤分为初烘和足干两阶段。初烘温度设定在90℃~110℃,时间约为15分钟;足干则需在70℃~80℃下持续20分钟~30分钟。此过程确保了茶叶水分含量符合标准,同时保留了茶叶特有的香气。
包装贮藏部分强调应使用防潮、避光材料密封包装,并存放于阴凉干燥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茶叶受潮变质,延长保质期。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深入解析,有助于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梵净山颗粒形绿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