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槭树科树种的术语和定义、立地选择、苗木培育、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槭树科树种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ceraceae Spec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154-2023 槭树科树种栽培技术规程》是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槭树科树种栽培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苗木培育:规程指出,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进行种植。苗木高度应在80厘米以上,地径不少于1厘米。同时强调,在育苗过程中要定期进行除草和松土工作,确保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良好。对于容器育苗,需选用透气性好的育苗袋,并且在移栽前要适当控制水分,以增强苗木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有关栽植管理:规程明确栽植密度为每亩200株左右,行距保持在3米,株距约2米。栽植时间宜选在春季或秋季,这两个季节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苗木成活与生长。此外,还特别提到栽植后要立即浇透定根水,并覆盖一层稻草或其他覆盖物来保温保湿,促进根系快速恢复。
在施肥方面:规程建议每年施两次肥,第一次是在春季萌芽前,主要施氮肥促进新梢生长;第二次则安排在秋季落叶后,这次以磷钾肥为主,有助于提高树木抗寒能力和增强花芽分化。每次施肥量根据树龄和树势调整,但不得超过推荐用量,避免造成肥害。
病虫害防治章节中提到,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日常巡查中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处理。例如使用粘虫板诱杀蚜虫等害虫,或者喷洒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等常见病害。同时提倡合理间作,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频率。
这些内容构成了该规程的核心框架,为槭树科树种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