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古厝木材材种鉴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鉴定方法、鉴定程序及结果表述。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古厝建筑中木材材种的鉴定工作。
Title:Code for Identification of Timber Species in Ancient 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古厝木材材种鉴定规程》(DB35/T 2158-2023)于2023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为古厝修缮和保护中涉及的木材材种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了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古厝”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材种”指构成古厝木构件的具体树种。这一定义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即适用于福建省内所有传统建筑的木材材种鉴定工作。
其次,关于样品采集环节,标准要求采集样品时应尽量选择隐蔽部位以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并且必须由两名以上专业人员共同完成采样任务。同时强调了采样过程中要记录详细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信息,这些资料对于后续鉴定工作至关重要。
再者,在显微镜观察法部分,标准指出通过解剖镜或偏光显微镜观察木材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及弦向纵切面特征来确定材种。特别提到需要关注早晚材差异、导管排列方式以及木射线形态等关键指标。此外还规定了当两种相近材种难以区分时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辅助判断。
另外,在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上,标准建议优先选用叶绿体DNA(cpDNA)和核糖体RNA基因序列作为目标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样本预处理、PCR反应体系配置直至数据分析全过程的技术指导。
最后,在结果判定章节中明确指出最终鉴定结论需综合考虑多种鉴定手段所得数据,并由至少三位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士共同审核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具正式报告。同时强调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仅凭单一证据作出结论,确保鉴定结果客观准确可靠。
总之,《古厝木材材种鉴定规程》(DB35/T 2158-2023)从术语定义到实际操作再到结果判定均作出了详尽规范,为福建省范围内开展古厝保护相关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