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袋栽海鲜菇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设施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与制作、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包装、贮运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袋栽海鲜菇的工厂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Production of Bag-cultivated Seafood Mushroo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3307T 130—2023袋栽海鲜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是浙江省金华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袋栽海鲜菇的工厂化生产过程进行了全面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菌种选择与培养基制备方面,标准指出菌种应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并且要求菌种纯度达到98%以上。培养基配方需根据当地原料资源合理配置,通常以木屑为主料,辅以适量的玉米芯、棉籽壳等填充物,加入一定比例的麸皮或米糠作为氮源。此外,培养基含水量应控制在55%-60%,pH值调节至5.5-6.0之间。
关于栽培环境条件,标准强调了温度、湿度和光照的重要性。海鲜菇子实体分化阶段适宜温度为10℃-1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同时,还需注意通风换气,确保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00ppm。光照强度建议维持在500lux左右,以促进菌盖发育。
在接种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室要提前消毒处理,使用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同时配合喷洒75%酒精溶液。接种工具及容器均需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对于出菇管理,标准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措施。当菌丝长满袋后,需及时进行搔菌处理,刮除表面老化菌丝,刺激新菌芽形成。之后进入催蕾期,适当降低温度至8℃-12℃,增加昼夜温差,促使原基大量产生。待幼菇长至1-2cm时,逐步提高温度至12℃-15℃,并加强水分供给,直至采收。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病虫害防控工作。提倡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为主,如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诱杀飞虱等害虫。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进行喷雾处理,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药剂。
总之,《DB 3307T 130—2023袋栽海鲜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为袋栽海鲜菇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各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