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供血过程风险管理中质量管理和确认风险控制的规范要求,包括质量管理原则、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及确认程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采供血机构及相关单位的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
Title:Risk Management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 Process - Part 6: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firmation of Risk Contro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622.6-2023采供血过程风险管理 第6部分:质量管理和确认风险控制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为采供血机构在血液采集、检测、储存及运输等环节提供了全面的风险管理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从事采供血活动的机构。强调了采供血全过程包括血液采集、检测、储存、运输以及相关服务中涉及的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
2. 术语和定义
-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组合。
- 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这些定义明确了风险管理的核心概念,帮助采供血机构理解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3. 风险管理流程
标准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
- 风险识别:全面识别采供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如人员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环境影响等。
-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 风险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包括改进操作规程、加强培训、更新设备等。
- 风险监测:持续监控风险管理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4.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采供血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环节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 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项。
- 强调领导层的责任,要求最高管理者参与和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5. 确认与验证
- 确认是指证明设施、系统或设备能够正确运行并满足预期用途的过程。
- 验证则是指证明某项活动、过程或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采供血机构需对关键设备和程序进行确认与验证,确保其有效性。
6. 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7. 文档管理
所有风险管理相关的文件记录应当妥善保存,便于追溯和审计。文件内容应真实准确,反映实际操作情况。
通过遵循这些规定,采供血机构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血液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