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秀珍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贮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秀珍菇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yster Mushroom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DB4211T 2023是湖北省黄冈市发布的关于秀珍菇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菌种选择:应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的菌株。这意味着在选择菌种时,不仅要考虑产量,还要注重其对环境变化的耐受能力以及广泛的适用范围。
2. 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原料应新鲜无霉变,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这确保了培养基的质量,提供了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菌丝生长。
3. 接种操作:接种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量为每瓶或每袋10克左右。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保证菌种纯度和活力。
4. 发菌管理:发菌期间温度保持在22℃-25℃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75%。这样的温湿条件有利于菌丝快速均匀地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
5. 出菇管理: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时即可采收。过早采摘会影响品质,而延迟则可能导致开伞影响商品价值。此外还需注意光照强度不宜过高,以散射光为宜。
6.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化学药剂使用需谨慎并遵循安全间隔期规定。这样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又能保障食品安全。
7. 收获与包装:收获后应及时分级包装,并储存在0℃-4℃环境中不超过7天。及时处理可减少损耗提高经济效益,低温储存有助于延长保鲜时间。
以上内容摘自DB4211T 2023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从事秀珍菇生产的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和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