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灰树花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方与配制、菌袋制作、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灰树花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ifola frondos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DB3311T 239—2023为浙江省丽水市的灰树花种植提供了标准化指导。以下是对规程中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规程要求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且高产优质的灰树花品种。在播种前需对菌种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纯度和活力符合标准。具体操作包括将菌种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7天,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是否有杂菌污染。
二、栽培基质配制
推荐使用阔叶树木屑作为主要原料,按木屑:麸皮=8:2的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石膏粉调节pH值至6.5-7.0。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65%,可通过手握紧后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来判断。同时要充分发酵以杀死有害微生物,通常采用堆沤法发酵15-20天。
三、出菇管理
在子实体分化期,保持环境温度13℃-18℃,湿度85%-90%。每天早晚各通风换气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光照强度维持在500-1000勒克斯,有助于促进光合作用。当菇蕾出现时,适当降低空气湿度至80%-85%,并增加散射光照射。
四、病虫害防治
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栽培场地,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利用黄板诱杀害虫成虫,在出菇阶段喷洒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稀释液进行防控。对于发生严重病害的情况,需立即停止浇水,清理受感染部位,并对整个栽培区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五、采收与分级
当菌盖展开至半球形或平展状态,边缘开始变薄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轻轻扭动摘取,避免损伤周围幼菇。收获后的鲜菇按照重量、直径等指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特级要求单朵重量≥150克,直径≥8厘米。
以上内容基于DB3311T 239—2023规程提炼而成,旨在帮助从业者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环境条件灵活调整各项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