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耐盐性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评价指标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紫花苜蓿品种在盐碱地环境下的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lt Tolerance Identification of Purple Clover (DB 3705T 13-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3705T 13-2023 紫花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是山东省东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紫花苜蓿耐盐性鉴定的技术流程和方法。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紫花苜蓿耐盐性鉴定工作。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开展耐盐性鉴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术语和定义
1. 耐盐性:指植物在一定浓度的盐分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2. 盐害指数:用于衡量植物受盐害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计算公式为(对照株高-处理株高)/对照株高×100%。
三、试验设计
1. 试验材料: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紫花苜蓿植株作为试验材料。
2. 试验地点: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试验场地。
3. 处理方式:设置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处理组,包括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至少3次重复。
四、鉴定方法
1. 生长指标测定:定期测量各处理组植株的高度、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并记录数据。
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采集植株叶片样本,检测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
3. 综合评价:根据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定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
五、结果表达
1. 耐盐性等级划分:根据盐害指数将紫花苜蓿品种划分为强耐盐型、中耐盐型和弱耐盐型三个等级。
2.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六、注意事项
1. 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保持一致的温度、光照等外界因素。
2. 注意安全防护,避免接触高浓度盐溶液对人体造成伤害。
3. 对试验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 3705T 13-2023 紫花苜蓿耐盐性鉴定技术规程》从试验设计到结果表达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紫花苜蓿耐盐性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