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品批发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场所与设施设备、人员管理、进货查验、储存管理、销售管理、追溯体系、自查与报告等方面的行为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食品批发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Title:Behavioral Norms for Food Wholesale Operator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4T 41-2023 食品批发经营者经营行为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食品批发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保障食品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关于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标准要求食品批发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这意味着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时,必须对供货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并且要保存这些资料的复印件。同时,对于每批次购进的食品,都应检查其合格证明文件,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此外,还需记录食品的基本信息,比如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等,并且保存相关凭证至少两年。
二、关于销售记录制度
标准还规定了食品批发经营者需要建立健全销售记录制度。这包括准确记录每次交易的具体情况,例如购买方的信息(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所售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等。这样做有助于追溯问题食品的流向,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以迅速定位源头,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三、关于储存与运输条件
为了确保食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标准特别强调了储存和运输环节的要求。经营者必须根据食品的不同特性,采用适当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来储存食品,防止变质。在运输过程中,也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食品受到污染或者损坏。例如,冷冻食品应该保持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而冷藏食品则需维持在0至4摄氏度之间。
四、关于召回管理
当发现某种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时,标准明确了食品批发经营者有责任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实施召回工作。经营者应及时停止销售该批次食品,并通知下游客户停止继续销售或使用。同时,还要协助收集已经售出的产品,并按照规定程序销毁不合格食品,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造成危害。
五、关于从业人员培训
为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服务质量,标准提出食品批发经营者应对所有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
以上内容只是对部分核心条款进行了简要说明,实际上整个标准涵盖了从采购到售后全过程的诸多细节规定。作为食品批发经营者,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同时也为维护公共健康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