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凉山半细毛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址选择、羊舍建设、饲料与营养、繁殖管理、卫生防疫及日常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凉山半细毛羊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Liangshan Semi-Fine Wool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4T 34-2023 凉山半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凉山地区半细毛羊的科学饲养与高效管理。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引进
标准明确指出,凉山半细毛羊的选种应优先考虑本地优良遗传资源,同时适当引入优质种公羊以改良群体品质。具体要求包括:种公羊需具备良好的生长发育状况,繁殖性能稳定,无遗传缺陷;母羊则要保证产羔率高且泌乳能力强。此外,在引进新品种时,必须经过至少一年的适应期观察,并确保其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二、饲料配制与营养供给
为了满足凉山半细毛羊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饲料配方建议。例如,羔羊阶段需提供富含蛋白质和能量的日粮,成年羊则应增加纤维素含量较高的粗饲料比例。同时强调了饮水的重要性,要求每天供应清洁充足的饮用水,并定期更换水槽防止污染。
三、疾病防控措施
在疾病预防方面,标准强调了疫苗接种计划的重要性,规定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对羊群进行全面免疫。另外还特别提到驱虫工作,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内外寄生虫防治,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频率。对于常见传染病如口蹄疫、布病等,则需要采取隔离治疗等紧急处理措施。
四、日常管理和环境保护
针对凉山地区的特殊地理气候特点,标准还特别强调了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日常管理。其中,舍饲期间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圈舍干燥整洁;而放牧时则需合理安排路线避免过度啃食植被造成生态破坏。此外,还要求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次饲养活动的相关信息以便追溯查询。
五、繁殖管理技术
最后,在繁殖管理部分,标准给出了详细的交配时间表及人工授精操作指南。它提倡采用本交或人工授精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受胎率,并且对于妊娠期母羊给予特别关照,比如减少活动量、加强营养补充等。
综上所述,《DB5134T 34-2023 凉山半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种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促进凉山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