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栀子容器苗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与播种、扦插繁殖、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栀子容器苗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Container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788-2023《栀子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栀子容器苗的育苗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为栀子苗木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标准中明确规定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pH值在5.5~6.5之间的地块。苗圃地需提前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配施磷钾肥。整地时要确保土层疏松,无石块等杂物,床面平整,便于后续操作。
二、容器选择与基质配制
标准推荐使用12cm×12cm或14cm×14cm规格的塑料育苗袋。基质配方为:泥炭土50%、珍珠岩20%、蛭石20%、有机肥10%,要求基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基质在装袋前需充分混合均匀,并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以预防病害发生。
三、种子处理与播种
栀子种子需经过低温沙藏催芽处理,具体方法是将种子与湿沙按1:3比例混合,置于0~5℃条件下冷藏40~50天。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基质表面,覆土厚度控制在0.5~1cm之间。每袋播种3~5粒种子,播种后及时浇透水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四、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地膜,保持苗床湿润但不过湿。当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袋保留健壮苗1株。生长期间每隔10~15天追施一次稀薄液肥,氮磷钾比例为2:1:1。注意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等常见病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五、出圃标准
栀子容器苗出圃时应达到以下标准:苗高15~20cm,茎粗0.3~0.4cm,叶片浓绿厚实,根系发达完整,无明显病虫害。起苗前1~2天适当控水,起苗时尽量保持土球完整,避免损伤根系。起苗后应及时移栽或假植,防止失水过多影响成活率。
六、其他注意事项
标准还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操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品,使用合格的农药化肥,确保苗木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育苗全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技术措施,为后续苗木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总之,DB43/T 2788-2023《栀子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从苗圃地选择到出圃管理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对于提高栀子容器苗的生产效率和苗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