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二级及以下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Cement-Stabilized Cold In-Place Recycling of Asphalt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777-2023《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应用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沥青路面改造中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地方标准。这项技术在公路养护和改扩建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并提高施工效率。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内各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改建或大修工程中使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这表明标准主要面向的是湖南省内的公路项目,并且特别强调了其在沥青路面改建和大修中的应用。
材料要求
1. 原路面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规定,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为32.5级或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初凝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此外,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6%,游离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5%。
3. 水:可以使用饮用水或其他无害的清洁水源。
施工准备
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查、交通组织规划、机械设备调试等。特别是对于旧路材料的回收处理,要确保所有材料均达到再利用的标准。
施工工艺
1. 破碎与拌合:采用专用设备将旧路面材料破碎至规定粒径,并按照设计配合比加入适量水泥和水进行拌合。
2. 摊铺与碾压: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及时摊铺并完成压实作业,确保层厚均匀一致。碾压过程中需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直至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要求。
3. 养生:完成碾压后的基层应立即覆盖保湿养生至少7天,期间避免车辆通行,以保证结构强度的增长。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如原材料的质量检查、拌合均匀性的检测、摊铺厚度和平整度的测量以及压实度的测试等。同时,还应对成品进行必要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比如抗压强度、弯拉强度等。
安全环保措施
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问题,标准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粉尘污染、噪音干扰等不良影响。
以上是对DB43/T 2777-2023《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应用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分析。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不仅可以提升道路建设水平,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