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荷斯坦奶牛高效繁殖的环境条件、繁育管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荷斯坦奶牛的高效繁殖技术管理。
Title:High-efficiency Breeding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Holstein Cat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847-2023《荷斯坦奶牛高效繁殖技术规程》是一项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荷斯坦奶牛的高效繁殖管理流程,提高奶牛繁殖效率和生产性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繁殖适龄期确定
标准指出,荷斯坦奶牛的最佳初配年龄为16个月左右,体重达到成年母牛体重的70%以上时即可考虑初次配种。这一规定基于科学研究表明,在此年龄段内的奶牛身体发育较为成熟,能够更好地适应怀孕后的生理变化,从而降低因过早繁殖带来的健康风险。
发情鉴定与人工授精
对于发情鉴定,标准强调应采用外部观察法结合直肠检查法进行综合判断。具体来说,当观察到奶牛出现明显的外阴分泌物增加、站立不动接受交配行为等典型发情表现,并通过直肠触诊确认卵巢上有成熟的卵泡后,可安排人工授精。此外,还建议在自然交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优质公牛进行本交,以保证后代质量。
妊娠检测
妊娠诊断通常在配种后30天左右开始,可通过超声波扫描或血液中孕酮水平测定来完成。如果发现非怀孕状态,则需要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标准也提醒养殖户注意记录每次配种的具体日期及结果,便于后续跟踪管理和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
分娩准备与产后护理
临近预产期前两周,应对待产母牛加强营养供给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分娩过程中要密切监视母牛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采取措施。产后第一天给予充足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促进恢复;同时检查子宫恢复情况,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常规保健措施
为了维持整个群体的良好生殖健康状态,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疫苗接种、驱虫等工作,并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圈舍环境条件。特别是在炎热夏季,要注意通风降温,防止热应激影响生育能力。
以上便是对DB13/T 5847-2023部分核心内容的专业分析。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原则,可以有效提升荷斯坦奶牛的整体繁殖效益,助力现代牧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