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絮垂柳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无絮垂柳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Non-Catkin Weeping Willo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6108T 76—2023 无絮垂柳育苗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标准,为无絮垂柳的规模化繁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内容的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源管理
标准指出应选用经过审定的优良无絮垂柳品种,如“金丝垂”、“银波垂”等。要求种源纯正,不得混杂其他树种。种子采集应在母树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上进行,确保遗传稳定性。
二、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1. 播种时间:最佳时间为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种子萌发。
2. 种子处理:采用温水浸泡法,将种子放入5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3. 圃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圃地。播前深耕细耙,施足基肥。
4.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方式,行距30cm,播种深度2-3cm,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每亩播种量约5kg。
三、扦插育苗技术要点
1. 扦插时间:分春插和秋插两种方式。春插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秋插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进行。
2. 插穗选择:选用1-2年生直径0.8-1.5cm的健壮枝条作为插穗。剪取时保留顶芽,截成15-20cm长的小段,上切口平剪,下切口斜剪。
3. 插穗处理: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插穗基部2-3小时,促进生根。
4. 插植密度:株行距保持在20cm×30cm,每亩插植1万株左右。
5. 插后管理: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搭设遮阴网防止暴晒,适时追施氮肥促进苗木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常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等,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雾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天牛幼虫等,可用吡虫啉、敌敌畏等杀虫剂喷洒。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性。
五、苗木出圃标准
规定了无絮垂柳苗木的出圃标准,包括高度、地径、根系状况等方面。要求苗木高度不低于80cm,地径不小于0.8cm,主根长度不少于20cm,侧根数量不少于8条,且无明显机械损伤。只有达到这些指标的苗木才能出圃用于造林或绿化工程。
六、档案记录制度
要求建立完整的育苗档案,包括品种来源、播种日期、插穗信息、田间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情况等。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以便追溯和核查。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高无絮垂柳的育苗质量和成活率,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优质的苗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