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富硒谷子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富硒谷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lenium-Enriched Mille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2T 067-2023 富硒谷子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富硒谷子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行政区域内富硒谷子的生产。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地域和作物的限定。
2.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富硒谷子”进行了定义,即通过特定技术手段使谷子籽粒中硒含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产品。这一定义为生产和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
3. 产地环境要求:产地应选择在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些条件有助于保证谷子的生长环境优良,有利于提高硒含量。
4. 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并进行种子精选和消毒处理。这一环节强调了良种的重要性以及播种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5. 栽培管理:
-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时间。
- 种植密度: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 肥水管理:科学施肥浇水,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环境污染。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为主的方法控制病虫害发生。
6. 收获与储藏:当谷穗变黄、籽粒变硬时即可适时收获。收获后需及时晾晒干燥,并妥善存放于通风干燥处以防霉变。
7. 质量检验:产品出厂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记录完整的生产档案以便追溯。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产地选择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技术要点。遵循此规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富硒谷子的质量水平,还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