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瘟病病菌单孢分离培养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稻瘟病病菌的实验室研究、检测及防控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ingle Spore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Rice Blast Fung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 184-2023《稻瘟病病菌单孢分离培养技术操作规范》是针对稻瘟病研究和防控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样品采集:规定在水稻生育期的不同阶段,从发病部位采集新鲜样品,要求样品新鲜且无污染。这一条确保了后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消毒处理:样品需用75%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此步骤是为了去除表面杂菌,避免影响后续分离效果。
3. 单孢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悬浮液涂布法进行分离。组织分离时需挑取病斑边缘的健康组织,而孢子悬浮液浓度应控制在10^6个/mL左右。这些方法能有效提高单孢分离的成功率。
4. 培养条件: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在25℃恒温箱中暗培养7天。适宜的培养条件有助于菌丝生长和形态观察。
5. 鉴定确认:通过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并与标准图谱对比来鉴定菌种。准确的鉴定对于后续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6. 菌种保存:将纯化的菌株接种至斜面培养基上,置于4℃冰箱保存,每三个月转管一次。良好的保存措施可以延长菌种使用寿命。
以上内容涵盖了稻瘟病病菌单孢分离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严格按照该规范执行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材料,为稻瘟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