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本田灌溉的操作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本田灌溉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ddy Field Irrigation Operation of Rice in Heilongji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 173-2023 水稻本田灌溉操作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种植过程中本田的灌溉操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灌溉时期与水量控制
标准条款:5.1.1 灌溉时期
本条款规定了水稻本田灌溉的关键时期,包括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灌溉需求和管理措施。
解读:
- 返青期(插秧后7-10天): 此时稻苗刚移栽,需保持浅水层促进根系恢复生长,一般保持3-5厘米水层。
- 分蘖期(返青后至拔节前): 分蘖期是决定有效穗数的重要阶段,应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法,即先浅水灌溉,待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如此循环以增强土壤通气性,促进分蘖。
- 拔节孕穗期(分蘖末期至抽穗前): 此阶段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维持深水层,防止干旱影响幼穗分化。
- 抽穗结实期(抽穗后至成熟): 应减少灌水量,采用间歇灌溉方式,增加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预防病害发生。
灌溉方法
标准条款:5.2.1 灌溉方法
此条款推荐了几种常用的灌溉方法,如长畦短灌、宽窄行灌等,并强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解读:
- 长畦短灌: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通过延长灌溉渠道长度来减少灌溉次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宽窄行灌: 在宽行间设置灌水沟,便于集中灌溉,减少水分流失,同时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 实施这些灌溉方法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稻田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确保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能节约用水。
特殊情况下的灌溉管理
标准条款:5.3.1 雨季灌溉管理
在雨季期间,要特别注意排水防涝,避免田间积水导致烂根现象的发生。
解读:
- 在多雨季节,应及时疏通沟渠,确保排水畅通,防止雨水过多造成田间长期积水。
- 可以适当加深田间排水沟深度或增加排水频率,以快速排除多余水分。
- 同时要注意观察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前做好准备,提前排空部分田水,减轻雨后排水压力。
以上就是对《DB2308T 173-2023 水稻本田灌溉操作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该标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水稻灌溉管理,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