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的基本要求、责任主体、支付流程、监督管理及争议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各类用人单位和工程项目中农民工工资的支付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Labor Employment Guarantee - Part 3: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Migrant Workers' Wage Pay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006.3-2023《劳动用工保障 第3部分: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制度。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工资发放工作,并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要求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用于存储工资保证金,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在工资支付流程方面,标准强调了按月足额支付原则。即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或者克扣。此外还规定了工资表编制与公示程序,要求企业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开工资支付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再者,关于工资支付形式,标准提倡使用银行代发的方式。通过与合作银行签订协议,由银行直接将工资划入农民工个人账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现金交易带来的风险。并且对于跨地区工作的农民工,也明确了相应的支付方式和责任主体。
另外,针对可能出现的争议解决机制,标准提出了协商、调解直至仲裁诉讼的多层次处理途径。鼓励双方当事人先行协商解决问题;若协商不成,则可申请当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最终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可以依法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旦发现有违反本标准的行为,如未按规定支付工资、伪造工资记录等情形,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严厉惩处,包括但不限于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等措施。
综上所述,《劳动用工保障 第3部分: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规范》从多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完整且有效的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规范化运营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