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胭脂鱼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苗种繁育技术要求、放流操作规程、效果评估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胭脂鱼增殖放流活动的技术指导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Yangtze Sturgeon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胭脂鱼增殖放流是保护这一珍稀鱼类资源的重要措施。DB42/T 2127-2023《胭脂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对增殖放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为关键条款解读: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该标准要求亲本应来源于保护区或人工繁育种群,年龄在5-8龄之间。亲本需经过健康检查,确保无病害和遗传缺陷。培育池塘面积不小于1亩,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二、繁殖与孵化
采用人工催产技术,雌雄比例控制在1:1-1:1.5范围内。受精卵需置于孵化缸中,水温控制在20-25℃,pH值6.5-8.0。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量的三分之一。
三、苗种培育
幼苗需在专用培育池中饲养,初始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300尾以内。投喂轮虫、卤虫等适口饵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10%-15%。每周分选一次,剔除弱小个体,保持适宜密度。
四、放流准备
放流前需对苗种进行全面检疫,确保无疫病传播风险。放流时间宜选择春季或秋季,水温保持在15-25℃范围内。放流地点应为胭脂鱼原生境或其保护区,放流数量根据水域承载力确定。
五、监测与评估
放流后需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定期调查放流群体的生存状况。通过标志放流、渔获物监测等方式评估增殖效果,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技术要点涵盖了胭脂鱼增殖放流的关键环节,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