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澄迈苦丁茶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管理、加工工艺、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相关法律法规批准保护的澄迈苦丁茶。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Chengmai Bitter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澄迈苦丁茶》(DB46/T 38-2023)是海南省针对澄迈苦丁茶这一特色农产品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澄迈苦丁茶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栽培技术要求、加工工艺要求以及质量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规范澄迈苦丁茶的生产与管理,确保其品质特色。
首先,标准明确了澄迈苦丁茶的定义:以海南岛澄迈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种植的苦丁茶(Drynaria Fortunei J. Sm.)鲜叶为原料,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澄迈苦丁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定在澄迈县境内,包括金江镇、老城镇、福山镇、大丰镇、桥头镇、永发镇、加乐镇、文儒镇、中兴镇、仁兴镇等乡镇。这一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等,为苦丁茶的独特品质提供了保障。
其次,标准对栽培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澄迈苦丁茶的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红壤土。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种植约150株至200株。在栽培过程中,需注意适时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同时,要合理施肥,主要施用有机肥料,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以保证茶叶的天然品质。
再者,关于加工工艺,标准规定了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鲜叶采摘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选择嫩梢作为原料。杀青环节采用蒸汽或热风杀青,温度控制在150℃至200℃之间,时间为1分钟至2分钟,以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揉捻时要适度,避免破坏叶片组织。干燥过程则需分阶段进行,初烘温度控制在80℃左右,时间约为30分钟;复烘温度降低至60℃至70℃,直至含水量降至5%以下。最后,成品茶应密封包装,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变质。
质量要求方面,澄迈苦丁茶成品应具有独特的香气和滋味,汤色明亮,叶底匀整。感官指标包括色泽、香气、滋味和外观形态四个方面。其中,色泽要求绿润或黄绿润;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外观形态整齐均匀。此外,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也作了严格规定,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总之,《地理标志产品 澄迈苦丁茶》(DB46/T 38-2023)通过对澄迈苦丁茶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成品的全流程规范,不仅保护了这一地方特色产品的独特性,还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