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药零余子繁育的技术要求、场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山药零余子的繁育及种植管理。
Title:Yam Bulbil Breed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8T049-2023《山药零余子繁育技术规程》是山西省运城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药零余子的繁育过程,提高种苗质量,促进山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零余子”的定义为山药藤蔓腋芽发育形成的珠芽,这些珠芽成熟后可直接用于种植。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确保了在繁育过程中对零余子的准确识别与处理。
二、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高、产量稳定的优良品种。具体来说,应优先考虑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在山西运城地区,由于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建议选择耐旱、耐瘠薄的品种,如“淮山药1号”等。
三、繁殖材料准备
对于零余子的选择,标准规定应挑选直径大于1厘米、无病斑、无机械损伤的健康珠芽。同时,要求在采收前一个月停止施肥浇水,使零余子充分成熟。这一措施有助于提高种子活力,增强幼苗的生长势。
四、播种技术
播种时需注意行距和株距的合理安排。标准推荐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即宽行60-70厘米,窄行40-50厘米,株距20-30厘米。这样既便于田间管理,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此外,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之间,覆土要均匀,以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和温度条件。
五、田间管理
包括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内容。肥水管理强调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中后期增施磷钾肥以利于块茎膨大。病虫害防治则提倡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如采用物理方法(黄板诱杀)、生物方法(释放天敌)以及化学方法(低毒高效农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
六、收获与贮藏
当叶片开始枯黄,块茎表皮变硬时即可适时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5%,然后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潮湿导致腐烂。长期保存时还可采用冷藏法,将温度控制在3-5摄氏度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
以上是对DB1408T049-2023《山药零余子繁育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山药种植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