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蒿列当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白蒿列当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emisia capillaris and Orobanch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8T045-2023白蒿列当生产技术规程》是山西省运城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白蒿列当的种植、管理与收获全过程。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白蒿列当”、“种子繁育区”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白蒿列当”是指寄生在菊科植物上的半寄生植物,其种子具有药用价值。“种子繁育区”则是指专门用于培育白蒿列当种子的区域。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确保了不同从业者之间的沟通无障碍。
二、产地环境条件
规定了白蒿列当适宜生长的环境要求,包括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及气候特征。例如,建议选择海拔800至1200米之间,土层深厚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作为种植地。同时强调了年平均气温应在7℃至15℃范围内,无霜期不少于150天。这样的环境条件能够促进白蒿列当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三、繁殖方法
明确了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一是通过种子繁殖,二是利用根茎分株繁殖。对于种子繁殖,要求选用当年新采收且发芽率不低于90%的优质种子,并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而根茎分株繁殖则需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母株,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分株移植。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部分,重点介绍了除草、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首先,提倡人工除草结合化学除草剂使用,以减少杂草对白蒿列当的竞争压力。其次,合理施用有机肥与复合肥,保证养分供应均衡。再次,采取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最后,定期巡查田块,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控制。
五、采收与加工
关于采收时机的选择,规定当白蒿列当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萎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后需及时清理杂质,并按照一定规格分级包装。加工环节则涵盖了干燥、筛选、灭菌等多个步骤,确保最终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以上内容是对《DB1408T045-2023白蒿列当生产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款的深度解读。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推动白蒿列当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