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瑞鲤苗种培育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福瑞鲤苗种的培育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ry Cultivation of Furui Car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164-2023《福瑞鲤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是安徽省发布的关于福瑞鲤苗种培育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福瑞鲤苗种的培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包括苗种来源、培育环境、饲养管理等方面。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苗种来源
标准要求苗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亲鱼,并且需要经过检疫合格。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健康的亲鱼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受精卵,从而保证苗种的生长发育良好。同时,严格的检疫程序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传播,保障养殖安全。
2. 培育环境
培育池塘的水质需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池塘底部应平整且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池塘周围要有防逃设施。适宜的水质和良好的池塘条件为福瑞鲤苗种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3. 放养密度与规格
苗种放养时要根据池塘面积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量不超过50尾。同时,苗种规格要均匀一致,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竞争不公。合理的放养密度既能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又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4. 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初期可投喂粉状配合饲料,随着苗种长大逐渐过渡到颗粒饲料。定期检查饲料剩余情况,调整投喂量以避免浪费或不足。科学的投喂策略不仅能够满足苗种的营养需求,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5. 日常管理
包括定期巡塘观察苗种活动状况,及时清除残饵和杂物;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等。这些日常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却极为关键,它们直接影响到苗种的存活率和最终产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把控,可以确保福瑞鲤苗种顺利成长并达到预期效果。希望养殖户朋友们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共同促进福瑞鲤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