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保障性住房工程造价指标指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数据采集与处理、指标指数编制及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保障性住房工程造价指标指数的编制、分析与应用。
Title:Standard for Analysis of Cost Index in Affordable Housing Projects DB34/T 4579-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579—2023《保障性住房工程造价指标指数分析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保障性住房工程造价指标指数的编制与应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工程造价指标”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或项目类型中,单位建筑面积或单位建筑体积所包含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费用的综合单价。“造价指数”则是指用来衡量不同时期工程造价变化趋势的一种相对数。这些基础概念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依据。
其次,在数据采集环节,标准强调了样本选择的重要性。要求采集的数据应具有代表性,并且要覆盖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以及不同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此外还规定了数据收集的时间范围,通常以年度为周期,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再者,在计算方法上,标准提出了多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技术,如简单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其中特别指出当采用加权平均法时,权重的选择应当基于各个因素对总成本影响程度来确定,这样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关于结果表达形式,标准建议使用图表结合文字说明的方式呈现最终成果。通过直观易懂的形式让使用者快速掌握相关信息,便于决策参考。
最后,在实施与监督方面,标准要求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本标准执行,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有助于保证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总之,《保障性住房工程造价指标指数分析标准》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框架体系,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行业内同仁认真学习并积极实践,共同推动我国住房保障事业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