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胞囊线虫抗病植株移栽的技术要求,包括移栽前准备、移栽过程、田间管理及病害防控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大豆胞囊线虫抗病植株的移栽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ansplanting Disease-resistant Soybean Plants against Cyst Nemato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1612—2023《大豆胞囊线虫抗病植株移栽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大豆栽培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大豆胞囊线虫抗病植株的移栽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确保了技术推广的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大豆胞囊线虫: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豆根部的有害生物,其分泌物会刺激大豆根部形成胞囊,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 抗病植株:指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较高抵抗力的大豆品种。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
3. 育苗准备:
- 土壤选择:要求选用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作为育苗基质。这是因为这类土壤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并且有利于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幼苗腐烂。
- 消毒处理:育苗前应对土壤进行高温蒸汽或化学药剂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原菌和害虫。这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关键步骤之一。
4. 移栽时机:
- 标准建议在春季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开始移栽。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幼苗快速恢复生长并建立稳定的根系系统。
5. 移栽方法:
- 深度控制:将幼苗定植于土层约3-5厘米深处,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这样既能保证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又能防止因覆土过深而造成窒息现象。
- 间距安排:行距保持在40-50厘米之间,株距则维持在20-30厘米左右。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群体健康发育。
6. 田间管理:
- 定期检查植株长势及叶片颜色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施肥补给或喷洒农药等。
- 在雨季来临之前做好排涝设施维护工作,避免积水引发根系疾病。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大豆胞囊线虫抗病植株移栽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规范了大豆种植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对于提高产量、减少损失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