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景区隐患点预警工作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患点识别、风险评估、预警分级、信息传递与处置、应急响应及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各类旅游景区的隐患点预警管理工作。
Title:Scenic Spot Hazard Point Early Warning Work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2T19-2023 景区隐患点预警工作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旅游景区内安全隐患排查与预警的标准化文件。这项规范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措施,提升景区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游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首先,该规范明确了隐患点的定义及分类。隐患点是指在景区内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或部位。根据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这些隐患被分为一般隐患点和重大隐患点两类。对于一般隐患点,要求景区管理方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而对于重大隐患点,则需要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由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验收后方可解除。
其次,在隐患排查机制上,《DB1402T19-2023》强调了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日常巡查应覆盖所有开放区域,特别是那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如出入口、停车场等;而专项检查则需针对特定季节或者特殊事件安排,比如雨季时对山体滑坡风险较高的地段加强监测。
此外,关于信息收集与共享部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景区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每次巡查的结果以及处理情况,并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鼓励相邻景区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在遇到跨区域性的突发事件时可以迅速响应。
最后,《DB1402T19-2023》还特别提到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每个景区都必须编制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演练。一旦发生紧急状况,能够按照既定程序快速有效地开展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总之,《DB1402T19-2023 景区隐患点预警工作规范》从多个层面为提高景区安全管理提供了指导依据。它不仅有助于规范景区内部的操作流程,也为游客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