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综合防治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内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控与管理。
Title:Potato Black Scurf Disease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6108T 69—2023 马铃薯黑痣病防控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控制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传播。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马铃薯黑痣病”的概念,即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根部或块茎上出现黑色斑点,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这一定义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预防措施
1. 种薯选择:要求选用无病种薯,并在播种前进行严格检验。对于带病种薯需及时销毁处理,避免病原扩散。
2. 土壤改良:提倡使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3. 轮作制度:建议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尤其是与非寄主作物如豆科植物轮作,可以有效降低田间病原基数。
三、田间管理
1.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2. 及时排水:雨季来临之前做好田间排水系统建设,防止积水导致根系受损。
3. 病情监测:定期巡查田块,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四、化学防治
当病情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采用药剂喷洒方式进行控制。推荐使用的杀菌剂包括但不限于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高效低毒产品。施药间隔时间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同时注意交替用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五、收获后处理
收获后的马铃薯应及时入库贮藏,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库房卫生状况,确保干燥清洁,防止二次感染。此外,还应对剩余的种薯再次检查,剔除病变部分。
六、培训宣传
各级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大家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马铃薯黑痣病带来的困扰。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原文进行了提炼概括,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作出了解读说明。希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落实该标准的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