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钵苗机械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准备、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水稻钵苗机械化栽培生产。
Title:Rice mechanize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tray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11/T0022-2023水稻钵苗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水稻钵苗机械化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1. 水稻钵苗:指采用专用育苗盘在温室或大棚内培育的带土秧苗,其根系完整且呈钵状。
- 解读:这一定义明确了“水稻钵苗”的具体形态特征,强调了根系完整性的重要性,为后续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2. 机械化栽植:利用机械完成从取苗、运苗到栽插全过程的操作。
- 解读:此条款界定了机械化栽植的具体范围,涵盖了取苗、运苗及栽插三个主要环节,有助于操作人员理解整个流程。
栽培环境要求
3. 土壤条件:应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pH值应在6.0~7.5之间。
- 解读: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适宜的土壤条件能够保证水稻健康生长。pH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避免酸碱失衡对作物的影响。
4. 灌溉系统:需配备完善的灌溉设施,确保田间持水量维持在80%左右。
- 解读:保持适当的田间持水量对于水稻生长至关重要,过低会导致干旱影响产量,过高则可能引发烂根现象。
栽培技术要点
5. 播种密度:每平方米播撒种子量约为150克至200克。
- 解读:合理的播种密度直接影响到秧苗的生长状况以及最终的产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减产。
6. 移栽时间:当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即可开始移栽作业。
- 解读:这个阶段的幼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适合进行机械化的移植工作。
7. 施肥管理: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分两次进行,在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分别追施剩余肥料。
- 解读: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不仅能够促进植物快速成长,还能有效防止因过度施肥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8.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块,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 解读:及时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农作物的安全生产。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